一、产生背景
2000 年代后期,华为业务规模快速扩张,2010 年销售额达 1850 亿元,需处理 5 万多个合同和 290 万个订单,但手工操作导致流程效率低下、跨部门协作成本高企。同时,国际化扩张带来的复杂市场环境(如多语言、多税制)加剧了管理挑战。为解决 “部门墙” 问题,华为从 2008 年启动 LTC 变革,历时近 10 年,于 2017 年完成系统落地,实现从 “经验驱动” 到 “流程驱动” 的转型。
二、核心原理
端到端流程整合:将线索管理、机会挖掘、合同签订、交付执行、回款等环节串联为统一流程,打破传统销售、技术、交付部门的割裂状态。
铁三角协同机制:由客户经理(AR)、解决方案经理(SR)、交付经理(FR)组成跨部门团队,分别负责客户关系、技术方案、交付执行,形成闭环责任体系。
客户为中心设计:通过 “广开喇叭口” 早期介入客户采购流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优化每个环节,例如在标前引导阶段通过技术方案影响客户标书制定。
流程与 IT 深度融合:通过 CRM、CPQ(配置报价系统)等工具实现流程自动化,例如基于云配置的 CPQ 系统可快速生成准确报价,替代传统 Excel 管理。
三、流程框架
LTC 流程分为三大阶段,覆盖从线索到回款的全生命周期:
1. 管理线索(ML)
线索收集:通过市场活动、客户反馈、全员营销等多渠道获取线索,例如销售每周拜访 6 家客户,技术团队通过 “看网讲网” 分析客户痛点。
线索验证与分发:双周例会评审线索价值,按成熟度分为冷、温、热线索,分配给对应区域和行业的销售团队。
线索培育:采用 “解决方案销售六步法”,通过痛点分析、需求引导等动作将线索转化为机会点,例如技术团队主导挖掘隐性需求。
2. 管理机会点(MO)
机会点验证:通过立项评审区分战略项目(如 “山头目标”)、竞争项目,评估客户关系、技术可行性及交付风险。
标前引导:在客户发标前提交差异化技术方案,例如通过 SWOT 分析设计屏蔽竞争对手的条款,提升中标概率。
合同签订:遵循 “合同谈判八要素”,通过商务谈判和风险管控生成高质量合同,例如巴西 5G 项目中提前 3 个月完成方案设计,最终技术评分第一中标。
3. 管理合同执行(MCE)
合同交底:通过跨部门会议明确交付标准,例如德国智慧城市项目中开发进度追踪系统,确保客户需求透明化。
交付与回款:按阶段收款(如 “盖房子” 分阶段支付),动态监控合同变更,例如非洲某国通信项目调用中东成功模板,交付周期缩短 45%。
合同关闭:通过客户回访和质量评估形成闭环,例如某安防企业借鉴 LTC 后合同纠纷下降 72%。
四、价值意义
效率显著提升:
商机转化率提升 28%,合同预测准确度达 92%,交付周期缩短 28%。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 98 天降至 68 天,2019 年释放现金流超 15 亿元。
风险有效管控:
坏账率低于 0.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通过 LTC 系统预警功能避免某国贸易管制导致的 2.3 亿美元损失。
客户体验优化:
客户满意度从 78% 提升至 94%,德国项目中客户决策周期缩短 60%。
组织能力沉淀:
沉淀 3200 个标准动作、580 个检查清单,新员工 3 个月即可达到合格作战水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