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
标杆一般说来有如下几类:内部标杆,竞争性标杆,功能性/通用性标杆。
具体描述如下表:
|
类型 |
类别对象 |
相关性 |
信息获取难易程度 |
激发创意 |
缺点 |
|
内部的(Internal) |
同一公司在不同的地点、部门、作业单位、国家等中间类似的活动 |
高 |
容易 |
少 |
焦点有限,内部偏见,易产生封闭思维 |
|
竞争的(Competitive) |
目标客户相同的直接竞争者 |
高 |
难 |
中 |
竞争企业的 非公开信息 不易获取 |
|
功能性的(Functional) 共通性的(Generic) |
被认为具世界级水准的产品/服务/流程(不论是否同行业) |
较低 |
中 |
高 |
难以将实务 换入不同的 环境中 |
2. 标杆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标杆管理的步骤一般分为5阶段: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分析阶段,实施阶段,见效阶段。
准备阶段:明确标杆管理目标,组建标杆管理小组,制定标杆管理计划要想明确标杆管理目标,可以尝试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Ø 是否需要进行标杆管理?只有产生了持续性的竞争劣势的情况下引入标杆管理才有必要性。
Ø 是否需要现在就引入标杆管理?引入标杆管理的时机取决于企业内部共识的程度。
组建标杆管理小组时需要注意小组的构成应跨职能,包括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代表。小组成员应包括实际操作的人制定标杆管理计划应包含如下内容:
·目的:背景、问题、项目目标、范围、小组规章;
·项目计划书:工作项目、资料、产出、责任、进度计划、预算
·项目管理:报告体系
·变革管理:利害关系人及其权益、沟通计划、评估计划
计划阶段:确定标杆管理范围,选择比较对象,确定信息源。
标杆管理范围包括了解市场和消费者,设计产品和服务,推行产品和服务,提供产品和服务,向客户提供服务,确立公司愿景和战略,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物质资源。
比较对象可以来自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外部标杆应具备两大特征:
·具有卓越的绩效,是行业内具有最佳实践的领先企业;
·与本企业有相似的特点,具有可比性且管理实践是可以模仿的;
外部标杆的选择程序包括:
·行业实力判断,能从公认的实力企业寻找外部标杆;
·内部承认判断,企业内部对这些实力企业的认同程度;
·学习意义判断,学习借鉴意义的大小;
持续性的标杆管理需要建立竞争情报系统,信息来源有三个层面:人际层面信息源,活动层面信息源,资料层面信息源。
|
信息源 |
企业外部 |
企业内部 |
|
人际层面 |
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工作人员、海外业界调查员、顾问、业界专家 |
上级、同事、部下、公司内部图书 资料员 |
|
活动品面 |
海外企业考察 研讨会、业界展览会、学术论坛 |
定期例会 内部学术报告会 本公司产品展览会 本公司的设施访问和观察 |
|
资料层面 |
业界新闻 科学技术杂志 未发表的论文和研究资料 竞争对手的科学研究开发报告书 专业书籍和参考书、学术书籍 论文摘要 服务公司的报告 科学研究论文 数据信息中心 |
企业内部文件 分支机构的报告书 企业内部科学研究报告书 企业内部报告 |
目前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的方法主要有:
·获取竞争对手的产品并加以剖析
·分析竞争对手的招工广告
·了解竞争对手的供应商,以了解其产量
·招聘了解竞争对手的专家
·派技术人员参加行业技术会议,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情报
·分析第三方咨询报告,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
分析阶段:收集数据,确定差距,分析差距成因,确定将来的执行水平。
收集数据包括了解本公司业务实践和研究最佳实践公司(如实地考察,搜集标杆数据;处理、加工、分析数据:与企业自身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然后确定自己目前的做法与最好的做法之间的差异,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借鉴最佳操作典范,制定未来属于自己的最佳实践。
实施/见效阶段:制定并实施改革计划,评估与重新校标,获得领先地位,固化先进思想/方法。
首先确定后续要采取哪些步骤或活动,包括人事、预算、培训、所需资源等,然后采取具体的行动。一个阶段后,对执行效果进评估,检查和审视标杆研究的假设、标杆管理的目标和实际效果。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需修正行动措施。分析差距,为下一轮改进打下基础。并重新校标,在新的管理态势下进行下一轮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的见效后,需确定后续要采取哪些步骤或活动,包括人事、预算、培训、所需资源等,并将标杆管理中先进的思想、方法、过程固化到企业的管理流程中。
整体的标杆管理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PDCA(Plan-Do-Check-Action)双循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