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HTB(How To Beat)
2. 应用场景
3. 实施方法与过程
4. 案例:利亚德高阶 MIP 产线技术规划
5. 总结
一、什么是HTB(How To Beat)
HTB(技术领域)的简单逻辑是在了解行业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从技术上对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差距分析,确定我司技术上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引出从技术角度短期、中期、长期的对策:最终达到发挥我司的技术优势来攻击竞争对手的目的。它是一种以竞争为导向的技术战略分析框架,旨在通过系统性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制定针对性的技术超越策略。
HTB 方法起源于企业在技术竞争中对精准对标和差异化策略的需求。随着全球化竞争加剧和技术迭代加速,企业需在有限资源下快速识别技术短板,通过技术创新实现 “弯道超车”。例如,在显示技术领域,MIP(Multi-Chip Integrated Packaging)技术的竞争中,企业需通过 HTB 框架分析竞争对手的芯片尺寸、封装工艺等核心指标,制定超越方案。HTB 常与专利分析、技术路线图结合使用,形成从 “对标” 到 “超越” 的闭环。
二、应用场景
技术对标与差距分析:在新兴技术领域(如 Micro LED 显示),通过 HTB 对比竞争对手的技术参数(如芯片发光效率、量产良率),明确自身差距。例如,利亚德在开发高阶 MIP 产线时,通过 HTB 分析竞争对手的芯片尺寸和封装结构,确定 50 微米以下倒装芯片为技术突破口。
产品差异化设计:在消费电子领域,通过 HTB 识别竞争对手的技术短板(如快充发热问题),开发替代方案(如氮化镓充电器)。例如,某手机厂商通过 HTB 分析发现竞品的散热设计缺陷,针对性优化散热方案,将快充功能转化为核心卖点。
市场进入策略:在进入新市场时,通过 HTB 分析区域竞争对手的技术壁垒(如专利布局),制定规避或突破策略。例如,某新能源企业在海外市场推广固态电池时,通过 HTB 识别当地竞争对手的专利分布,调整技术路线以避免侵权。
三、实施方法与过程
HTB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竞争对手锁定,竞争对手一般项调查,差距量化分析,对策制定及规划,实施与监控。
竞争对手锁定
目标确定:选择直接竞争对手(如行业 TOP3 企业)及潜在替代技术持有者(如初创公司)。例如,在 MIP 技术竞争中,利亚德将三安光电、东山精密等列为主要对标对象。其步骤为:
u 确定目标竞争对手:收集市场、产品等相关信息,确定目标竞争对手,常常应以市场第一集团为目标。
u 潜在竞争对手的预测:列出可见的未来,目标同类产品可能出现的潜在竞争对手及其市场占有率预测。
u 确定目标产品系列:收集目标竞争对手相关信息,确定目标产品系列,作为HTB活动的参考。
u 确定我司待比较分析产品:确定我司待比较分析的产品。
竞争对手一般项调查
u 竞争对手的产品路标规划:收集目标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了解其最新版的产品路标规划
u 竞争对手的合作收购活动:描述竞争对手的合作、收购动向,并分析其意图
u 市场的需求描述:描述来自客户、市场的需求
u 目标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列出目前市场上目标产品或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Top N的主要竞争对手。其中市场占有率可以从总体市场占有率和细分市场占有率来进行:总体市场占有率明确市场角色(领导者、跟随者参与者):细分市场占有率是为明确各自产品的
u 竞争对手亮出的特色竞争力
u 竞争对手区域市场策略分析:分析竞争对手对全球市场的区域划分,以及不同区域市场采取的不同的市场策略
u 竞争对手细分市场策略分析:分析竞争对手细分市场的划分,以及不同细分市场采取的不同的市场策略
u 对手市场上领先的同类产品的优势:主要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优势是什么?分别从功能、性能、成本和服务等角度进行分析。或者我司产品已经处于领先的市场地位,那么为了维持这种市场地位,需要做哪些事情
u 目标竞争对手的答标材料分析:分析目标竞争对手的答标材料
u 竞争对手产品系列的特征及其定位:分析竞争对手产品系列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市场定位
u 目标竞争对手的白皮书分析:分析目标竞争对手的白皮书
u 竞争对手在目标产品上的专利拥有情况分析:分析竞争对手在目标产品上的专利拥有、分布情况
u 竞争对手拥有的必用的非基本专利情况分析:对竞争对手拥有的实现专利是否属于必用但非基本专利的情况
u 竞争对手关键组件和技术的HTB分析:针对竞争对手的关键部件进行HTB分析
u 竞争对手产品未来演进能力和策略分析(关键的特性):竞争对手产品随协议升级的演进策略和能力
u 竞争对手的预研动态:竞争对手目前在预研的投入,主要技术研究方向和技术合作等
u 竞争对手的标准动态:竞争对手目前在标准方面的投入,主推的标准方案等
差距量化分析
SWOT 矩阵构建:从技术性能(如亮度、对比度)、量产能力(如产能、良率)、成本结构(如材料、设备投入)等维度对比优劣势。例如,利亚德发现竞争对手的 MIP 产品在黑占比上领先 5%,但自身在设备自主化程度上更具优势。
优先级排序:根据市场需求(如用户对高对比度的敏感度)和技术可行性(如工艺改进难度),确定需突破的核心差距。例如,将黑占比提升至 99.3% 作为短期目标,同时优化散热设计作为长期策略。
对策制定及规划
u 我司TopN问题(短木板):根据上述分析,确定如果要缩短与友商的差距,需要解决的TopN的问题
u 我司问题解决建议及责任部门建议:解决TopN问题的方法,以及落实的责任部门
u 我司现有优势(对手劣势):我司现有产品的可直接用于打击友商的亮点和优势
u 我司可以简单包装的优势(对手劣势):我司现有产品的经简单包装后具有的打击友商的优势
u 短期策略:短期内可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u 本次HTB分析对技术规划、产品规划的影响:在预测未来若干年友商可能的改进状况的基础上,分析结果对我司技术规划、产品规划存在什么影响
u 中长期策略:中长期策略
实施与监控
原型验证:通过实验室测试(如芯片发光效率测试)和小批量试产(如 100 片样品)验证技术方案。例如,利亚德通过测试发现自研封装设备的良率较竞争对手提升 10%。
动态调整:根据市场反馈(如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和技术进展(如新材料研发延迟),实时优化策略。例如,若竞争对手提前发布更优方案,则启动备选技术路线。
四、案例
案例:利亚德高阶 MIP 产线技术规划
背景:利亚德计划推出 1mm 以下高清 Micro LED 显示屏,但面临芯片尺寸和封装结构的技术瓶颈。
HTB 实施过程
竞争对手分析:三安光电、东山精密等竞争对手已推出 40-60 微米芯片的 MIP 产品,黑占比达 98%,但设备依赖进口,成本较高。
差距识别:利亚德当前芯片尺寸为 60 微米,黑占比 95%,但设备自主化程度较低。
策略制定:
技术规划:开发 50 微米以下倒装芯片,自研封装设备以降低成本。
资源投入:首期投资建设 1200KK / 月产线,组建跨部门团队(含材料、工艺、设备专家)。
验证优化:通过实验室测试发现自研设备的芯片发光效率较竞争对手提升 8%,黑占比达 99.3%;试产阶段良率提升至 92%(竞争对手为 85%)。
结果:高阶 MIP 产线投产后,利亚德的 MIP 产品在对比度、成本上超越竞争对手,市场份额从 15% 提升至 25%,并成为虚拟拍摄、高端 TV 等场景的主流供应商。
五、总结
HTB 方法通过 “锁定 – 分析 – 超越” 的闭环,为技术规划提供了可量化、可追溯的决策框架。其核心价值在于将竞争压力转化为技术创新动力,帮助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精准投资。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技术成熟度(如 TRL 分级)和市场动态(如政策变化)动态调整策略,确保技术规划与商业目标的一致性。例如,在 MIP 技术竞争中,利亚德通过 HTB 持续优化技术路径,最终实现从技术跟跑到引领的跨越。
本站参考文档: 技术规划HTB实施方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