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质量功能展开)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日本,由水野滋和赤尾洋二在研究如何将客户需求系统转化为产品设计指标时提出。其诞生背景主要源于两大行业痛点:
- 需求与设计脱节:传统产品开发中,客户模糊需求(如 “好用”“耐用”)难以直接转化为工程技术参数,导致产品与市场脱节。
- 跨部门协同低效:研发、生产、市场等部门对需求的理解不一致,易出现重复劳动或需求遗漏。
该工具最初应用于造船和汽车行业,后经美国企业引入并推广,成为全球制造业及服务业的核心需求分析方法。
QFD 的核心是通过 “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模型将需求层层分解,核心步骤包括:
- 收集客户需求(Voice of Customer, VOC)
通过问卷、访谈、售后反馈等方式提炼客户核心需求(如 “手机续航久”“操作简单”),并按重要性排序。 - 构建质量屋核心矩阵左侧列出客户需求及权重;顶部列出技术指标(如 “电池容量”“芯片功耗”);中间用符号或数值表示需求与指标的关联强度(如 “强关联★★★”“弱关联★”)。
- 竞品分析与目标设定
对比自身与竞品在技术指标上的表现,设定改进目标(如 “电池容量提升 20%”)。 - 跨阶段展开
将产品设计需求依次传递到零部件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环节,形成闭环。
QFD 适用于需求复杂、跨环节协作紧密的行业,典型包括:
- 制造业: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需平衡性能、成本、用户体验);
- 服务业:医疗、教育、金融(需将 “服务体验” 转化为流程标准,如 “患者等待时间≤15 分钟”);
- 工程建设:建筑、市政项目(需协调用户需求、安全规范、成本控制);
- 软件开发:尤其是 To B 领域(需将客户业务需求转化为功能模块与技术架构)。
其核心价值在于 “将客户声音贯穿全流程”,因此在重视用户体验且产品 / 服务周期长的领域尤为有效。
参考站内文档:QFD质量功能展开讲义 质量功能展开QFD 需求分析工具之一QFD简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