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划流程是 IPD(集成产品开发)框架技术体系的核心流程之一,为技术规划工作提供标准化的架构设计。该流程与 IPD 其他主要流程深度协同、有机联动,共同构建起技术类项目规划的运作机制,具体协同方式如下:
1)与技术需求管理流程(TOR)的协同
技术需求管理流程(TOR)是技术规划流程的核心需求输入源,需向其提供产品与客户对技术、平台的核心需求信息(如性能指标、场景适配要求等),并承担技术需求的端到端管理职责:在技术策略制定及需求实现路标明确后,TOR 需持续跟踪需求的落地进度(如技术开发里程碑)与验证结果(如测试达标情况),确保需求闭环。
2)与市场管理流程(MM)的协同
技术规划流程与市场管理流程(MM)相辅相成、深度耦合,共同构成 IPD 体系下的完整规划闭环 —— 技术规划流程输出技术路标,MM 流程输出产品路标,二者形成 “技术支撑产品、产品牵引技术” 的双向协同关系,具体机制如下:
- 输入协同:SP(战略规划)启动时,向技术规划流程输入技术战略规划要求;BP(业务计划)启动时,输入年度技术规划要求;SP、BP 过程中产出的客户痛点 / 战略方向、新机会点分析,均作为技术规划流程的核心输入;RDP(SP/BP 支撑流程)在内部路标开发阶段,需拆解产品对技术的需求并输入至技术规划流程,后者在 “环境与价值分析” 阶段进一步深化需求可行性论证。
- 输出支撑:技术规划流程每季度例行输出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为 SP、BP、RDP 提供决策支撑;同时针对产品的技术需求,输出关键技术路标(如技术成熟度节点、商用时间窗口)。
- 评审闭环:在两者的 “融合优化阶段”,需开展交互评审(如技术 – 产品路标对齐会),确保技术路标能有效匹配产品路标的落地需求(如避免技术开发滞后于产品上市节奏)。
3)与技术 / 平台项目立项书开发流程(TCDP/Charter)的协同
技术 / 平台项目立项书开发流程(TCDP)聚焦于指导技术 / 平台项目 Charter(立项书)的开发工作,而技术规划流程输出的技术项目清单(如优先级排序后的技术开发项)与技术路标规划(如开发周期、资源需求),是 TCDP 流程的核心输入依据,为立项书明确技术方向、范围及目标提供直接支撑。
4)与 TPD、预研、技术合作及 DSSE 流程的协同
技术规划流程需通过 TCDP 流程,与技术平台开发流程(TPD)、预研流程、技术合作流程及 DSSE(设计安全与可持续性工程)流程实现无缝衔接:技术规划的最终成果(如技术开发任务、路标要求、合规标准),需依托上述流程完成实际落地与转化(如 TPD 负责技术平台的量产开发、预研流程探索前沿技术可行性)。
5)与 CBB(共用基础模块)管理流程的协同
CBB 管理流程与技术规划流程形成 “数据支撑 – 规划落地” 的双向协同:
- 输入支撑:CBB 的历史数据(如复用率、应用场景覆盖度、成本节约效果等)需作为技术规划的输入,为方案设计提供 “复用优先” 的决策依据(如优先基于成熟 CBB 组合技术方案)。
- 规划落地:CBB 管理流程需依托技术规划流程开展 CBB 规划 —— 在技术规划过程中,通过重用分析(如 CBB 适配性评估)识别 CBB 的应用场景与开发需求,输出《CBB 应用与开发计划》;CBB 管理流程则依据该计划,开展 CBB 的开发、维护及复用推广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6)与供应商选择计划流程(Sourcing Plan)的协同
技术规划流程需包含 “高价外购件采购规划” 模块,该模块会触发供应商选择计划流程(Sourcing Plan):通过明确高价外购件的技术参数要求(如性能、可靠性)、采购量级及时间节点,推动 Sourcing Plan 流程完成供应商筛选标准制定与选择方案输出,确保采购规划与技术需求深度匹配(如避免外购件技术参数不满足技术开发要求)。